硬幣防偽技術的組合應用
小面額貨幣硬幣化
我國的貨幣結構中,壹元以上的主幣是紙鈔,壹元以下的輔幣則是紙鈔與硬幣并行。其中,流通硬幣的面額較小,公眾反假意識相對淡薄。然而,硬幣與紙幣相比具有更耐磨、損耗小、壽命長等特點,其流通職能不容忽視。隨著我國人口老齡化趨勢加劇,當社會發展進入到勞動力緊缺的階段,大量自動售貨機、售票機等自動化設備必然取代人工服務。尤其是在公共場所、交通工具等場合,硬幣仍將是人們隨身攜帶的生活必需品。
放眼世界,“小面額貨幣硬幣化”也是許多發達國家的現行做法。近年來,我國加大了“小面額貨幣硬幣化”的推進力度,嘗試在小面額貨幣中用硬幣替代紙幣,以改善流通中貨幣的整潔度。此外,人民幣要投身國際貨幣體系新秩序的建設,逐步走向周邊化、區域化,最終實現國際化,就必須要先練好內功,提高防偽性能,以體現國家的實力與信譽。
“小面額貨幣硬幣化”的大趨勢,對硬幣反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。此項工作事關國計,惠及民生,勢在必行,刻不容緩。我們應遵循“打擊、防范、宣傳、教育、管理”這一行之有效的反假幣思路,積極穩妥地推動人民幣防偽技術的提升。
寸之間別有洞天
人民幣防偽的目標是“公眾易識別、造假分子難偽造”。紙幣上的防偽措施主要有紙張、油墨、制版印刷等三大類約十五項。硬幣雖然面積小、體積小,但方寸之間同樣是防偽技術的創新天地。比如,硬幣材料本身就是重要的防偽措施。上世紀80年代,中國印鈔造幣總公司旗下的上海造幣有限公司(以下簡稱“上海造幣”)成功引進了當時國際先進的包覆材料——鋼芯鍍鎳,即在圓形的鋼芯坯餅表面鍍覆上一層金屬鎳。采用鋼芯鍍鎳材質的第四套人民幣1元硬幣(牡丹幣),色澤柔亮、外表美觀,具有耐磨損、耐腐蝕、鑄造成本較低等優點。牡丹幣的投產掀開了中國造幣事業的嶄新的一頁,上海造幣也因此榮獲金融行業科技進步一等獎。
當前,國際上流行的硬幣防偽技術主要分為大眾防偽技術、材料防偽技術和結構防偽技術,F行普遍的大眾防偽技術大致包括以下幾種:
邊部滾字。這是指在硬幣邊部的圓柱體立面上滾上陽文或陰文的文字與圖案。從實際效果來看,采用了邊部滾字的第五套人民幣1元硬幣不僅防偽性能有效增強,藝術觀賞性也顯著提升。
邊部連續斜絲齒。金屬硬幣邊緣的連續絲齒與硬幣軸徑通常是相互垂直的,連續斜絲齒則與硬幣的軸徑形成一個特定的傾斜角度。這對硬幣的壓印過程提出了更高的技術要求,從而提高了造假的難度。
隱形雕刻。這是指在金屬表面進行雙重圖案雕刻,利用計算機編程將兩個不同的圖案處理后表現在硬幣的同一部位。這兩種圖案會根據光線角度或觀察點的不同而各自顯現。上海造幣曾制造過一枚“中國民俗系列——中秋銀幣”。銀幣上,月亮中的兔子從一個角度看是“臥兔”,從另一個角度看則是“奔兔”,而當左右來回連續觀看時,兔子仿佛動了起來。
微縮文字。這是指利用計算機輔助設計制作微縮的文字、字母或圖案,并通過激光雕刻機在硬幣模具上進行刻寫。經過制模和壓印工序,這些微縮圖紋就能體現在硬幣上。
精細圖紋。這是指采用精細點線將硬幣上的圖紋進行精細化處理。該技術是鈔劵上一種常用的防偽技術。
彩印。這是指將傳統的繪畫藝術與造幣技術相結合,把紅、黃、藍、黑等四色油墨利用特制印版移印到硬幣上。彩印的錢幣不僅顏色鮮艷美觀,還能通過不同色澤的分布、過渡,以及對光的反射程度提升防偽性能。
當前,還有許多流通硬幣采用了材料防偽技術,如雙金屬鑲嵌、三金屬鑲嵌和局部鑲嵌等。雙金屬鑲嵌,就是把兩種不同的金屬(或合金)通過一定的壓力鑲嵌到一起。雙金屬硬幣因其較強的電磁特征,具有良好的機讀性能。
此外,還有一類結構防偽技術,如雙色、多邊形、異型、圓形中間打孔等,主要便于從外形上對硬幣進行識別。
縱觀以上三類流通硬幣的防偽技術,材料防偽技術和結構防偽技術由于工藝較復雜、制造成本較高,一般適用于高面值的硬幣。鑒于目前人民幣流通硬幣的最高面值為1元,購買力有限,更適合采用大眾防偽技術。
組合防偽乃大勢所趨
人民幣要邁向國際化,其防偽性能必須比肩國際一流水平。目前,國際上先進的流通硬幣主要有日本的500日元、歐盟的2歐元、英國的2英鎊和加拿大的2加元等,它們均采用了組合防偽技術。